3.2课程建设进度安排和持续更新情况 广东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省属重点大学,担负着为广东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。2015 年进入一本招生,并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行列。 从专业建设角度看:生物化学是我校多个专业,包括生物工程、制药工程、食品工程和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最重要专业基础课,近年来,教育部要求相关专业,如我院的化学工程、应用化学、化工提高班、化工创新班等专业也必须将“生物化学”列为必选的重要选修课。本课程的特点为“重在基础、联系实际、结合进展、教研相长、学科融合”,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,既掌握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,也可以掌握有关实验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,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系统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工作能力,也增强了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。 从学科建设角度看:我院自1991年食品工程专业建立以来就将“生物化学”确定为该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;2001我院申报“生物工程”专业,2003年生物工程专业正式招生,在教学体系中“生物化学”被确定为本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。1998年我院申报获得“食品工程”硕士学位授予点,我们为研究生课程中开设了《高级生物化学》,2005年我专业申报获得“生物化工”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,《高级生物化学》是该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,自此“高级生物化学”一直是我院“生物化工”、“食品工程”等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,学时数为48学时;同时我院的应用化学、化学工程和工艺学等专业也将“生物化学”设立为非学位选修课。 建设进度安排 (1)修订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是我校多个专业,包括生物工程、制药工程、食品工程和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最重要专业基础课,近年来,教育部要求相关专业,如我院的化学工程、应用化学、化工提高班、化工创新班等专业也必须将“生物化学”列为必选的重要选修课。各专业虽然都以生物化学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,但使用生物化学知识内容,进行应用性探索的领域各不相同。因此有必要针对各专业就业内容修订各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。目前各专业方向使用的教学大纲为2013版教学大纲。2017版教学大纲正在修订中。 (2)调整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学时 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思想。根据专业不同,对生物化学课程内容的掌握深度和广度需求的不同,个性化定制教学学时数。对不同专业应用领域的不同,也开设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。以食品工程、制药工程和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对比为例,三个专业开设不同内容的实验,更贴近专业培养目标。
实验序号 |
食品工程专业生物化学实验项目名称 |
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实验项目名称 |
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化学实验项目名称 |
1 |
粗淀粉含量的测定 |
聚合酶链式反应 |
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核酸的纯度及浓度 |
2 |
蛋白质性质 |
质粒的提取 |
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 |
3 |
氨基酸的纸层析 |
DNA电泳 |
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米氏常数的测定 |
4 |
蛋白质薄膜电泳 |
蛋白质的性质 |
质粒DNA的提取、酶切和鉴定 |
5 |
活性干酵母中RNA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|
果胶的提取 |
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|
6 |
|
蛋白质浓度测定 |
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和等电点测定 |
按照此思路,拟对其他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新一轮的整合和重新分配,建立适合不同专业培养要求的实验体系,优化现有内容。 (1)优化教学内容 生物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,主要为应用无机化学、有机化学、物理化学以及生命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,特别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,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以及化学物质变化的规律,即合成、分解、代谢、循环的规律。针对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多,口径宽,涉及面广的特点,将生物化学学主要内容划分为三大部分,包括静态生物化学(包括糖化学,脂肪化学,蛋白质化学,酶化学,核酸,激素),动态生物化学(糖代谢,蛋白质代谢,脂肪代谢,核酸代谢,生物氧化)、生物化学前沿理论与应用,根据各专业的教学要求,对教学内容上进行了系统的整合、集成和优化,把握前沿动态,增加反映动态发展和科研成果的内容。 (2)改革教学方法 《生物化学》的教授困境在于以静态的书本为纲,重理论、轻实践,忽略当下海量的与生物化学知识相关的生命科学、医药产业实例信息,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枯燥,在应用时茫然。如何将动态的生物制药信息引入静态的课堂,开辟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思路,是亟待解决的问题。以“微课”为基础,以学生为主体翻转课堂,融汇专业相关研发及产业信息,应能达到改善现有生物化学教学弊端,建立新型应用型课堂模式的目的。 (3)电子教案建设 教案是实现生物化学教材及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要求的具体载体。在教案中应明确授课类型、教学目标、要求,教学重点、难点、教学方法、教学手段、教时安排、参考资料,教学过程等。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、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等环节都应在教案中有具体的体现。因此教案的编写要做到教学步骤、内容纲要和教法设计相结合。已建立了生物化学电子教案,并亟待不断完善。 (4)建设多媒体课件,改进教学手段 以制药工程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为例,在现有学时框架下,改革现有的静态课堂模式,研究在传统生物化学课上引入动态生物制药相关信息的方式和方法,使用“微课”模式翻转课堂,加强应用型知识的考核力度,实践专业基础课同时纳入本专业信息,多层次构建专业知识框架的教学模式,同时也给其他各专业的生物化学课教学提供参考。
 目标:如上图所示,以“微课”模式建立一个符合本专业实际的应用型课堂,通过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碎片化、再加工,重编辑,使用信息化、可视化、MOOC化和实践化的教学方法,实现"一体化、多层次、开放式"的基础与专业相结合的本科专业基础课教学,实践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。 (5)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网上资源建设包括:教学大纲、电子教案、教学课件、教学视频、答疑(重点、难点问题解答)、习题库、试题库、课程相关链接等。 我们从2008 年起开始生物化学网络资源建设,已上网的主要教学资源: [1]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、生物化学实验大纲; [2] 生物化学课件; [3]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书; [4] 教材使用及教材建设 [5] 主讲教师课堂部分录像。 尚待建设完善的是习题库和试题库。 两年内课程建设及资源上网时间表: (1) 2018.1 修订教学大纲、教案; (2) 2018.12 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,教学录像; (3) 2019.12 完善习题库,教学录像; (4) 2019.6 完善试题库、教考分离,教学录像等; (5) 2019.6 完善网络教学、网上答疑,教学录像等; (6) 2019.12 整体完善课程网络资源建设。 持续更新情况 2004年以年来,学校拨专款建立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,引进系列先进仪器和实验设备,2008年学校又对该课程实验室进行了仪器设备的增补,进一步改善了实验室条件,有力地促进了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。目前该课程基本建设成为我院资源共享课,有关实验室基本全天向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教师的科学研究开放,仪器设备已被多个专业教师、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同使用。 (1) 进一步完善《生物化学》精品共享资源课程网站,充实网上教学资源; (2) 进一步改进《生物化学》课程教学、实验手段和方法,提高教学水平 (3) 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提高每位教师教学、科研和实验水平,认真做好年轻教师的培养、授课水平提高工作。 (4)进一步加强《生物化学》建设,完善实验设备种类、提高实验设备档次,严格实验室管理制度,培训实验教师,提高其实验室管理和实验能力。 |